加减并举创新机制 安徽加强监管力保护碧水蓝天
发布日期:2019-05-05 浏览次数:1921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以严格手段加强环境监管,同时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政府采购、补贴奖励等措施,在环境治理领域推广“PPP”模式。8月25日,新安江畔传出好消息,由财政部和环保部主导的新安江生态补偿评估报告出炉,对新安江试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生态补偿,上下游共赢
——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延期,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破冰”,合肥首笔补偿金拨付六安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稳中趋好,为建立完善我国跨省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典型示范,积累了宝贵经验。”8月25日,新安江畔传出好消息,由财政部和环保部主导的新安江生态补偿评估报告出炉,对新安江试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过去一涨水,村里河道漂浮许多生活垃圾,现在明显减少,有也多是冲刷而下的枯枝树叶,很快就会被村里保洁队清理。”从黄山市直部门选派到歙县金川乡长源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的陈东风介绍。
村东头,潺潺河水日复一日流入淳安千岛湖。“长源人,请记牢,治环境,顺民心;有垃圾,别乱扔,用袋装,定点倒……”环境保护已然是村里的头等大事,村规民约开头便是这桩约定。为保护水质,村里从源头防控,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及时清理河道。
长源村地处偏远山区,这个山村的背后,是新安江全流域试点的全国较早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制度设计是,以2012年至2014年作为试点期,设置补偿基金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3亿元、皖浙两省各出资1亿元。年度水质达标,浙江拨付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
试点实施以来,黄山市走出治理新路径,做到垃圾保洁、河面打捞、网箱退养、干流治理、采砂整治、水草治理“六个全覆盖”,干流两岸风貌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城乡污水处理“四个强力推进”,并将试点作为杠杆,撬动起整个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近400个项目落地。新安江一江碧水东流、两岸秀色葱茏,考核断面连年达到补偿条件。
目前,皖浙两省正与财政部、环保部对接,争取“延长期限、提高标准、拓展范围、优化机制”等后续政策早日落实。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省里近期先行拨付部分试点配套资金。
面对上游保护水源的努力,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建立。安徽省将新安江做法复制到省内跨市流域,生态补偿落子大别山。皖西大别山地区是合肥等地的重要水源地。从去年起,省级设立生态补偿资金2亿元,其中省财政出资1.2亿元,合肥、六安各出资0.4亿元。补偿办法参照新安江试点。
今年4月,省环保厅、省财政厅出具的水质监测函“一锤定音”,合肥市将4000万元生态补偿金拨付六安。安徽大学环境资源专家张辉认为,以生态补偿的名义,下游城市向上游城市拨付资金,在省内是创新。生态补偿已然破题,资金用途、来源拓宽等课题需要探索,为生态建设有效做“加法”。